|
Post by 溪山 on Nov 19, 2023 22:34:47 GMT -5
哎呀,边君阳了。 "因为时差,白天上班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而隔天喉咙里有异样、吞咽时有一种疼感。通常我只喝凉水,那天我把水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了才喝,因为温水对喉咙不那么刺激了。" --- 你当时喝点板蓝根或感冒冲剂可能就没事了。
现在还没好利索? 多晒太阳,多开窗通风,多休息。
确实,Covid 不像先前那么可怕了,but it is still around. Don't let your guard down!
我个人经验,有任何感冒症状,比方喉咙发痒,要立即引起重视。 我自己是冲杯Samahan Ayurvedic Herbal Tea,非常管用。这个大概类似板蓝根,我在这里已推荐过几次。
我今年经常乘飞机,虽然每次都戴口罩,但并不能完全挡得住病毒。 有一次回家后头重脚轻,晕乎乎的,是疲劳过度还是病毒,天晓得。 还有一次,喉咙当中像是有个肿块堵着。 最近一次喉咙像粘了一层薄膜似的。 我的对策是马上热水冲泡Samahan Ayurvedic Herbal Tea。通常两杯(当中间隔四小时)就恢复正常了。
这种茶只适于发病初期。一旦又咳又发烧,成了covid, 这种茶肯定无效。 就好比,一小杯水就可以熄灭火星;但一旦火势起来,一桶水也没用。所谓杯水车薪。
总而言之,有任何感冒症状,不要抱侥幸心理,要立即应对。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20, 2023 11:47:36 GMT -5
你当时喝点板蓝根或感冒冲剂可能就没事了。 真的?唉,当时根本没觉得会有什么事,以为挺一下就过去了。 现在还没好利索? 应该是95%恢复正常了,包括味觉。但是,我有一种预感,这个病毒可能会打破一个人身体状况的平衡点,也许会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人的健康朝坏的方向发展了。
|
|
|
Post by 溪山 on Nov 23, 2023 1:50:57 GMT -5
也许这个病毒让你的免疫系统更强大了呢?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26, 2023 9:23:08 GMT -5
也许这个病毒让你的免疫系统更强大了呢? 但愿如此吧?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26, 2023 9:23:55 GMT -5
十四,少咸多辣
小时候看到过一个励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放羊少年痴迷看书,他将盐水洒在身边山坡的石块上,这样一来羊群为了舔食咸味就不会走失了。如果这个故事内容是真实的,那么说明动物对盐有一种自然的需求,不管它们的食物来源及是否和怎样烹饪加工。
一般来说医生总是建议人们吃得清谈一点,尤其是对中老年人。那是因为年纪大了,肾功能退化,随之排钠能力减弱。而体内存留的钠会让血压升高。问题是人的味蕾敏感度也随年龄增加而迟钝,不知不觉中吃口会越来越重,怎么办?
我今年种的jalapeno非常辣,无法入菜。但是碰巧有红绿两种颜色,非常鲜艳。这样我就把它们连籽切成小片、用很多油加蒜泥单炒,色香味俱全。当它们成为饭桌上regular的“小菜”(side dish)时,主菜的咸淡好像不是问题了。我想这会不会解决清淡和食无味的矛盾?带着这个问题我网查了一下。
辣椒带给我们的不是味觉,而是一种刺痛、灼烧的感觉。辣椒里面含有的辣椒素(Capsaicin,又名辣椒碱)作用于嘴里的痛感神经,这种灼热的感觉会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的误觉,并开始释放人体自身的止痛物质——内啡肽。所以,吃辣确是一种“刺激”的体验,有些人甚至产生一种欣悦的感觉。
不过,对于辣椒素的敏感和喜欢程度也因人而异。就像坐“过山车”,有人选择去受刺激,而不少人则不愿去尝试。所以愿意吃辣是一种希望接受“良性的自虐”的心理现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保罗·罗津(Paul Rozin)曾经在墨西哥做过研究。他发现,吃辣这个特质实际上是后天培养的。在吃辣的家庭,小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带辣味的食物,能够培养对于人们对于辣椒的耐受度。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某些省份,比如云贵川、比如两湖的人特别喜欢吃辣那样。
我想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即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一点辣而减少盐的摄入量。因为适量吃辣无害,却可以因此而减少盐,何乐而不为?
那么怎么把“少”这个抽象的概念转换成日常生活中可以操作的行为呢?有一种说法是成年人一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三克,我最近称了一下,它差不多正好是一茶匙。当目测一茶匙的盐是多少后,我们把它减半大概就达到了医生建议的“清淡”标准了。
11-26-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Nov 29, 2023 1:01:54 GMT -5
哈哈,边君很认真啊。 以辣代盐,好主意。
“我今年种的jalapeno非常辣,无法入菜。但是碰巧有红绿两种颜色,非常鲜艳。这样我就把它们连籽切成小片、用很多油加蒜泥单炒,色香味俱全。” --- 我有空也试试看。但我放油比较吝啬。
我主要是用jalapeno 做 guacamole.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29, 2023 21:47:09 GMT -5
哈哈,边君很认真啊。 以辣代盐,好主意。 “我今年种的jalapeno非常辣,无法入菜。但是碰巧有红绿两种颜色,非常鲜艳。这样我就把它们连籽切成小片、用很多油加蒜泥单炒,色香味俱全。” --- 我有空也试试看。但我放油比较吝啬。 我主要是用jalapeno 做 guacamole. 多谢溪山认可这个以辣代盐的“歪理”!
guacamole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4, 2023 11:46:56 GMT -5
十五,适得其反 如今网站做广告的方式越来越具有进攻性。像气象网站(weather.com)除了主页挂着“横幅”(banner)之外,最近还常常会闪出一个整页的广告把网站内容统统遮住。当我点击“关闭”时,它还要延迟几秒才消失。“文学城”主页上的广告花花绿绿让人眼花缭乱,还不停地有视窗弹出,以致在手机上要一番挣扎后才能看到它的“滚动新闻”。我有时想,难道商家们真的相信打广告就能增加销售?当广告的形式已经影响到人们正常浏览时,其效果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我在电脑里用谷歌浏览器上网,在油管里听音乐、看视频多年一直无事,两个月前油管页面不时会有视窗弹出,说我的电脑安装的软件(Adblock)使得油管无法插播广告,这违反了使用该网站的协议。这个窗口要求我立即取消或者终止使用那个软件。而我则每次都把跳出来的那个窗口一关了事。可是过了没有多久我无法关闭那个“警告窗口”,也无法进入有个页面了。摆在我面前的,要么解除拦截软件,要么不再使用油管。 2006年谷歌花了16.5亿美收购Youtube,“油管”如今市值1.659万亿,算是当今地球上无本万利而最赚钱的行业。它要给视频上传人分一点红利,它要靠广告来运营,这都能够理解。可我那个拦截软件是跟电脑共生的,而当我使用手机或pad时,油管的广告还是不停时跳进跳出,也就是说我没有安装软件、拦截广告的故意。现在让我人为去disable(去除功能)则有点强人所难。我自己斗争了一个星期,觉得这事关“dignity”,我宁可同油管决裂而“不为瓦全”。 就在我戒(油管)网的几个星期后,某一天我战战兢兢地打开、进入后,居然没有视窗跳出,而视频一直在播放——当然也没有任何广告。怎么回事,难道网站的插播广告的政策改变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了解一下心理学,尤其是出钱登广告的商家及网站业者,认真想想究竟应该怎么做广告。青春期的孩子有逆反心理,成人社会里亦有反抗权威的态势。我觉得最好的广告应该具有不烦人,不扰人,不压人的特性,在潜移默化这让人们接受了某种商品,那样人们才会花钱去买。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这么几个广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和“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美容香皂)。那时的广告就像空气在人们的身旁,它们都没有堵过我们的脑门和眼睛! 12-04-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Dec 5, 2023 23:29:01 GMT -5
Adblock 我也用过,后来还是关掉了。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可惜曹操后代收不到版权费。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17, 2023 21:53:59 GMT -5
十六,地出月景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英文里才出现“月景”(moon scape)这个单词,那是因为在1968年美国天空署发射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之前,人类世界还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月亮的地平线。更不要说那什么“地出”(earth rise)的现象了。 2003年美国《生活》杂志社在网上征集“一百张改变了世界的照片”,阿波罗8号宇航员威廉·安德斯(William Anders)从天空中拍摄的“地出”入选,并成为该杂志那期的封面照片。我觉得说这张照片“改变了人类世界”一点也不夸张。比如有人说它是“环境保护运动的开端”; “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环保照片”,等。安德斯自己说,(天空署安排)我们的任务是探索月球的,结果却发现了地球。我们应该理解,他这里的“发现”是抽象层面的。难怪有人说,进入太空后的宇航员都成了哲学家。 关于这一点,阿波罗8号指令舱执行长吉姆·洛弗尔(Jim Lovell)对“地出月景”的感悟更深刻。他说:人们常说希望自己死后能上天堂,但我觉得一个人出生时其实已经在天堂了。地球是一个拥有水和大气层的行星——这是生命的必需品!它还是一颗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其距离正好可以吸收恒星的能量,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言下之意是:宇宙中难到还有比这个环境更好的天堂吗? 老实说,当我读到“我们已经身在天堂”这句话话时如雷轰顶,眼眶都湿了!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上天堂入地狱的问题,但是经他这么一说,确实把我的认知超前推进了一大步。我不知道洛弗尔的党派属性是哪一边,但是他的家庭宗教背景是比较深厚的,但这不影响他以宇航员的身份和经历揭示出人类栖息地地球其自然属性背后的人文意义。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总统候选人中竞选辩论时公然说“地球变暖是一个骗局”(hoax)。显然,如今关于环保的问题已经是政治概念了。 巧了,杰夫·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最近在一个探访节目里也提到相同的感受。他说在太空中“你看到是黑暗,是虚无,唯有一个有生命的宝石,那就是地球”。他还说:“今天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比50年前或100年前好。……。但有一样东西正在倒退,那就是自然界。”他说几百年来工业革命对自然界造成的损害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他的结论是人类为了规避地球今后灾难性的变化所以必须考虑进入太空。而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就认真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形态来保护这个星球呢,别指望死了以后进天堂——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天堂”里了! 12-17-2023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1, 2023 13:19:21 GMT -5
十七,走进黑暗
在中国,冬至是除了清明后祭奠亡灵的另外一个重要日子。我想,这一风俗大概同这天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自然现象有关。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同人间相对,“阴间”里一片漆黑。这样,冬至这一天,老祖宗们来“阳间”探亲访友,他们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逗留,自然地,我们活人就需要准备些吃的东西放在供桌上以便他们拿取,烧一些象征钱币的锡箔,让他们带回去使用。同样,在冬至这一天大人会提醒小孩:天黑之后就回家,因为日落后外面有一种另类的热闹,说不定就会遇见“鬼”的。其实这些做法、说辞都是一种迷信。
“黑暗里有什么”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则故事:西伯利亚地区冬天白天很短,下午2、3点天就黑了,男人们就会坐到酒吧,喝酒、吹牛,打赌。有一天已经很晚了,外面漆黑一片。这时有个人打赌说,谁敢现在出去到村头的墓地里转一圈,我身上这件皮袄就归他了。邻座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我去”。旁边有人起哄:你去?除非你把我这杆长刀插在墓地中间,否则怎么证明你是去了还是没有。年轻人抓起桌上的酒碗,一干而尽,拿起刀就冲向黑暗里去了。
天实在是太黑了。他凭着记忆一步一步走向墓园,胆怯和害怕使他不敢睁开眼睛。那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把刀扎进墓地,……。当一切都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匍匐在地,根本无法转身走动,以为鬼把他拽住不让他走了。酒吧里的人见那个年轻人久久没有回来领取赌资,他们也就陆续回家了。第二天人们来到墓地,只见年轻人冻僵在那里,他眼睛睁得很大,里面充满了恐惧。原来那把扎在地里的刀穿过他的大衣下摆,把他身体连带“锁定”在那墓地里了。
这个故事有不少漏洞,不信也罢。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魔鬼存在于一个人的意念里,它同黑暗没有关系。“带着手电走进黑暗,你只看见亮。欲知黑暗,走进黑暗不见任何光。你会看见黑暗也会唱歌和绽放,用黑色的脚走路、翅膀飞翔。” (中文翻译第一版by边草)
To Know the Dark by Wendell Berry
To go in the dark with a light is to know the light. To know the dark, go dark. Go without sight, and find that the dark, too, blooms and sings, and is traveled by dark feet and dark wings.
12-21-2023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1, 2023 21:27:38 GMT -5
To Know the Dark by Wendell Berry
To go in the dark with a light is to know the light. To know the dark, go dark. Go without sight, and find that the dark, too, blooms and sings, and is traveled by dark feet and dark wings.
知晓黑暗 温德尔·贝里
走进黑暗带着手电看到的只是光线, 欲知悉黑暗必须置身其中紧闭双眼, 但见黑暗能使夜莺歌舞让花开不谢, 它还用漆黑的双脚和翅膀周游世界。
中文翻译:边 草 (第二版)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2, 2023 8:58:16 GMT -5
To go in the dark with a light is to know the light. To know the dark, go dark. Go without sight, and find that the dark, too, blooms and sings, and is traveled by dark feet and dark wings.
走进黑暗带着手电看到的只是光线, 欲知悉黑暗必须置身其中紧闭双眼, 但见黑暗能使夜莺歌舞让鲜花常开, 它还用黑色四肢到处游荡俯瞰人间。
(Rev.3)
|
|
|
Post by 溪山 on Dec 23, 2023 0:10:13 GMT -5
十六,地出月景 老实说,当我读到“我们已经身在天堂”这句话话时如雷轰顶,眼眶都湿了!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上天堂入地狱的问题,但是经他这么一说,确实把我的认知超前推进了一大步。 ......... 巧了,杰夫·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最近在一个探访节目里也提到相同的感受。他说在太空中“你看到是黑暗,是虚无,唯有一个有生命的宝石,那就是地球”。他还说:“今天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比50年前或100年前好。……。但有一样东西正在倒退,那就是自然界。”他说几百年来工业革命对自然界造成的损害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他的结论是人类为了规避地球今后灾难性的变化所以必须考虑进入太空。而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就认真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形态来保护这个星球呢,别指望死了以后进天堂——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天堂”里了! 12-17-2023 边君好文! “The Earth is the only world known so far to harbour life. There is nowhere else, at least in the near future, to which our species could migrate. Visit? Yes. Settle? Not yet. Like it or not, for the moment, the Earth is where we make our stand. It has been said that astronomy is a humbling and character-building experience. ... To me, it underscor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more kindly with one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and cherish, the pale blue dot; the only home we've ever known.” ― Carl Sagan, Pale Blue Dot: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
|
|
|
Post by 溪山 on Dec 23, 2023 0:14:02 GMT -5
Wendell Berry 的哲理短诗很应景啊。 边君的翻译很有趣。继续继续。 我也凑兴。 To Know the Dark by Wendell Berry To go in the dark with a light is to know the light. To know the dark, go dark. Go without sight, and find that the dark, too, blooms and sings, and is traveled by dark feet and dark wings. 认识黑暗 温德尔·贝瑞 握灯走入黑暗,是为了认识光明。 欲知何为黑暗,须弃灯走入其中。抛弃视觉而行, 将会发现, 黑暗也会绽放,也会歌唱, 探索黑暗之旅须用黑暗的脚和黑暗的翅膀。 译:溪山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4, 2023 14:02:12 GMT -5
Wendell Berry 的哲理短诗很应景啊。 边君的翻译很有趣。继续继续。 我也凑兴。 To Know the Dark by Wendell Berry To go in the dark with a light is to know the light. To know the dark, go dark. Go without sight, and find that the dark, too, blooms and sings, and is traveled by dark feet and dark wings. 认识黑暗 温德尔·贝瑞 握灯走入黑暗,是为了认识光明。 欲知何为黑暗,须弃灯走入其中。抛弃视觉而行, 将会发现, 黑暗也会绽放,也会歌唱, 探索黑暗之旅须用黑暗的脚和黑暗的翅膀。 译:溪山 多谢溪山鼓励! “继续”修改? 好吧,你的“探索黑暗之旅须用黑暗的脚和黑暗的翅膀”跟我的理解不一样。恳切请教:那后面两句的主语是什么?是人还是“黑暗”?你的第三句主语是(人)会发现“黑暗也会绽放,也会歌唱”,最后一句我就吃不准了。 我这里“继续”按照我的理解弄了个第四版: 打着手电走进黑暗只见光线, 欲知黑暗置身其中闭上双眼, 但见黑暗里夜莺歌玫瑰娇艳, 驱黔肢黯足四下走俯瞰人间。 不吝一笑, 圣诞快乐!
|
|
|
Post by 溪山 on Dec 26, 2023 0:11:40 GMT -5
多谢! 边君圣诞快乐!欣赏你的美译! ”继续“ 是回你的“ 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大概还是应该歇手为好?”。 过节很忙。 我试着说下我的理解。 To go in the dark with a light is to know the light. -- ”a light", 手电筒/火把等。 “the light" 光明。 ”To go in the dark with a light” 主语 “is to know the light“ 表明目的。 To know the dark, go dark. Go without sight, -- go dark, 指go 的方式,与 go with a light 对比 (contrast), 指无灯而去。 Go without sight ---- 祈使句。 祈使句主语通常为you. 我认为这里是泛指,可理解为诗的读者,世人,甚至包括诗人自己。 and find that the dark, too, blooms and sings, --- find 的主语同"go without sight”一样, 这里仍是祈使句。 go (without sight) and find.... 并列谓语, 主语同为”you", 诗的读者。 “that the dark....." 是find 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的主语是 "the dark",“blooms", "sings", "is" 是并列谓语: the dark, too, blooms and sings, and is traveled by dark feet and dark wings. dark is traveled by dark feet and dark wings. 我觉得,这首诗的寓意是不要prejudge未知的世界, 要humble,这样才能发现精彩。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6, 2023 10:38:39 GMT -5
啊呀,罪过、罪过。 不过,多谢、多谢。 其实我有时就是mumblings,不能让你花这么多时间!
|
|
|
Post by 溪山 on Dec 26, 2023 12:39:48 GMT -5
不客气。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6, 2023 14:42:03 GMT -5
十八,告别2023 每一年都会有永远地留在历史当中的事件。 自去年11月“ChatGPT”被推出后的这一年里,这款人工智能应用软件迅速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之一。而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公司都看到了人类可能面临的科技飞跃,所以争相开发类似的应用软件平台以期占据领先位置。但社会各界也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潜能不明确的问题开始思考、讨论人工智能最终究竟是促进人类进步还是毁灭人类的问题。比如AI可以生成文本、图像和音频,甚至制作深度伪造视频,这对民主国家,能让已经两极分化的政治格局中助长错误信息,并进一步削弱选民对选举制度的信心。因此政府间强调对人工智能的立法和协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AI是当今一个热门也紧迫的话题,2023年也因此会在历史中区别于其他年份。 2023年是地球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这不仅是今年气温的绝对值历史最高,而且它还处在逐年增高趋势的顶端。当反复读到有关气候变化新闻及如今自己写下这句话时,我的心情并不轻松。天空中的那个蓝色玻璃球,它刚好离开太阳不远不近、它刚好有适当的重力留住水分和大气,但是我们人类不能把这一切视作理所当然。我自己尽量做或不做什么事情来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比如少吃牛肉、圣诞节不送/不受任何“礼物”,等。 10月7日,巴勒斯坦地区宗教、政治、军事组织“哈马斯”越境突袭在加沙周边的以色列领土,数小时内,1300以色列人被杀、220名人质被劫持。同时战争爆发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以色列当然有权打击恐怖分子,但一个民主国家,则不得不考虑舆论和民意。巴、以问题恐怕没有简单解决的办法,鉴于现今犹太国内政治越来越右倾,对于像国际间比较一致的“两国方案”(two-state solution),耶路撒冷也越来越不会接受、实施。我认为以色列人有理由在地中海岸复国,同样,巴勒斯坦人也应该在那块土地上安身,相互共存。 去年这时我去养老院探望一个朋友的母亲,本打算上个周末再去一次的,可是老人前不久已经“走”了!还记得当年结识她们一家时,她的脑筋、身体都很健。可年华催人老,人生怎么斗得过岁月。这二十多年里看着她一点一点老去,到了最后阶段不能饭、不能翻(身)的过程就像一面镜子,我看到了自己最后大概也是这样的结局。 近些年我有点盼过冬至,因为冬至后白天越来越长,好像马上又可以在室外割草、种菜了。但也怕它。因为冬至后是圣诞,圣诞后是新年,因为我真心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在某一个“旧年”不再流转。所以,我说怕过冬至其实是想拒绝迎新年! 12-26-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Dec 27, 2023 2:31:13 GMT -5
边君好文! Yes, AI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When it comes to presents, I feel I'm almost a Grinch. Sadly, peace on earth is only a wish. Aging is inevitable. I've noticed that those who stay physically active tend to live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What strong hand can hold his (time's) swift foot back?"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7, 2023 10:36:38 GMT -5
Grinch, is a person who spoils the pleasure of others------according to the website. Are you?
|
|
|
Post by 边 草 on Dec 27, 2023 10:38:50 GMT -5
时间就是小偷! “Time's a burglar. On his toes Noiselessly the rascal goes; Steals my hair, and in its place Drops long wrinkles on my face; Steals my vigor, and instead With experience crams my head; Steals the trustfulness of youth, Changing it for bitter truth; ......”
|
|
|
Post by 溪山 on Dec 30, 2023 1:22:22 GMT -5
Grinch, is a person who spoils the pleasure of others------according to the website. Are you? As a worshipper of minimalism, I'm against consumerism, then again, Christmas comes but once a year. 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
|
|
Post by 边 草 on Jan 1, 2024 0:17:26 GMT -5
十九,“新年献辞”
据外电报道,2024年地球上将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参与各自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其中尤以美国、台湾的总统大选引人注意。
我觉得围绕选举,2024年之于美国会是一个不安的年份。现在虽然“鹿死谁手”(大选结果)还无法预料,不过两党竞选策略已经非常明显。共和党势必强调美墨边境非法移民入境后“国将不国”的局面和趋势;而民主党则会主打“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2024将是美国最后一次民主选举”的牌!我是“民主”的信奉者,相信这是人类社会目前最好的一种政治制度。但根据几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如今我对美国的现状十分忧心。而问题的根源我认为恰恰在民主选举这一制度的本身。试举几个例子如下:
一,竞选的时间跨度太长。美国联邦每两年(偶数年)选举参/众议员;每四年选总统(其中包括选议员)。为了保证有一定的知名度,候选人一般会在奇数年的年初(比如2023年初)宣布自己候选人资格。不过特朗普是例外,他在2022年中期选举刚刚结束就宣布自己竞选下任总统。这样一来,美国社会一年到头竞选没有个停的时候,这劳民、丧神还破财。
二,选区划分随心所欲,没有一种客观的标准。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每十年调整选区是必要的,但现在这个过程由掌握州议会多数席位的党派操控,这里的漏洞就很大。因为每个党都从一己私利出发重新划区,结果从地图上看,选区图就像是呲牙裂嘴的怪兽,其边界犬牙交错,不忍一睹。其实也有少数州由两党共同参与成立的“委员会”负责划分选区,如果有争议交由法院裁定。这些州的情况相对好一些。
三,竞选费用无上限,企业、法人的捐款也受《宪法》“言论自由”条款的保护。这给了资本、富翁影响政治的巨大能力。如今竞选募捐和开销逐年增加已经到了天文数字一般。而这正好也给了敌人攻击民主制度一个很好的理由:民主选举其实就是有钱人的玩的把戏。
四,美国大选的“选举人团”让一人一票的选举流于空洞。两百多年制定宪法时世界上还没有电话、电视、更不要说网络了。那时也没有快速发达的公路交通工具,所以竞选活动很难到达边远地区。为了保护那些地区选民的利益,先贤们发明了一种具有照顾性质的计票方法。可是如今科技发展已经把大城市同边远乡村的区别消除掉了,但这种“补贴”却仍然通行无阻。如此一来,造成了赢得了大多数选票的候选人会输掉选举的情况。这在民主世界里绝无仅有,我认为也根本不应该发生。
五,党内初选滋生、助长极端分子。统计数字表明,美国只有一半民众参加大选,中期选举投票人数大概只有三成。而积极参与党内初选的选民人数更少。可恰恰是这少部分人在决定候选人的命运。因为为了讨好这些(或左或右)政治意识特别强烈的民众,初选候选人也就必然要喊极端口号,做出极端的许诺。在一般情况下,温和派不容易在初选中出线。我认为这是美国社会分裂的罪魁祸首。
六,党内初选50个州不是在同一天。这造成了先举行初选的那几个州选票的性价比高出后选的州。因为前面的结果影响后面州的民心和选情。
……
我以为我看到了民主选举同社会“撕裂”的因果关系了。对比之下,因为专制制度下没有“选民”,它不会让普通人家在饭桌上因为“你输我赢”而吵架、翻脸。而民主社会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制度要求民众的投入和参与,一个人越是投入某项活动,他越是会把自己同那件事情绑在一起。越是看重结果,越是投入选举就越不会轻易认输。任何一方都认为自己信奉的理念是正确的,谁都看不上对方。过去是选前吵,现在选后通过法院也无法平息争端,以致一家人都会反目成仇。我觉得选民应该做到只参与投票的过程而不计较选举结果,可这不容易做到。目睹目前美国选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人提议干脆别投票、“抓阄”算了。我想再往前走一步:我们一起退回到封建专制下去,把宪法改一下,让某个“强人”去做万年皇帝吧?
1-1-2024
|
|
|
Post by 溪山 on Jan 6, 2024 1:05:21 GMT -5
边君新年如意! “对美国的现状十分忧心", same here.
|
|
|
Post by 边 草 on Jan 7, 2024 19:46:21 GMT -5
边君新年如意! “对美国的现状十分忧心", same here. 多谢溪山置评,但愿我们对现状没有过分反应。
|
|
|
Post by 边 草 on Jan 7, 2024 19:48:41 GMT -5
二十,“狼”真的来了
上个月ChatGPT推出了他们4.0升级版(大概就是包括有语音功能吧?)。有个老中试了一下它的语音对话功能,然后上传到微信。国内一个朋友看到后送给我,请我谈一下感想。我看了后大呼:这“狼”真的来了!
我用“微软文件”里面的“听写”功能把他/她的对话记录成文字形式后略作调整、处理使之意思简单、明了、通顺。“他”是老中,“她”是人工智能。
“他:一个小朋友带了一百块钱到商店去买东西,他对商店经理说,我想买你们店里最有价值的商品。经理马上拿出一样东西说,这个就是我们店最有价值的东西。小朋友似乎不解。经理解释道:你买了这个东西后,每次你看它,你就看到了最有价值的东西。你能够告诉我们经理拿出的是什么?
“她:(沉默了两三秒)经理拿出的是一面镜子。并对小朋友说,这面镜子能够照出最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比自己更宝贵的了。小朋友听了这话,眼睛亮了起来。他明白了经理的意思,非常满意,用那一百块钱买下了那面镜子。
“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不是物质,而是我们自己的存在和自我认识。你觉得这样的回答怎么样?
“他:我觉得你太厉害了。因为我刚才那个“问题”绝对是原创的,我相信你一定不是从网上搜来的答案,而是你真的自己想出来的。这个让我感到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腼腆且羞涩地)谢谢你的赞赏。我是通过对话和描述的信息来创造和拓展故事。我依靠编程中的语言模型来理解和生成语言,就像用算法来训练大脑一样。这样,我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创造有意义和连贯的回答。我很高兴你喜欢这个故事。你对这个故事还有其他什么想法吗?
“他:没有了,谢谢。
这个对话情景包含的不只是事物之间自然、客观的联系,而是牵连到哲学层面——人是宇宙间最有价值的“东西”。一般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要比在抽象意义上做思考要难一些,所以我们周围工程师很多,而哲学家总是少了又少。可这人工智能居然已经具备这种抽象思考能力,难道不说明“吃人的狼”已经来了吗?
1-7-2024
|
|
|
Post by 边 草 on Jan 13, 2024 20:09:21 GMT -5
二十一,台湾选举
2024年,现任民进党副总统赖清德以40%的选票战胜国民党(侯友宜33%)、台湾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26%)赢得了今年这场台湾总统大选。利用这个机会,我网络里收集了台湾民主化的大致过程及个人对此的一些观察和看法。
1988年因蒋经国逝世,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的李登辉继任总统,此后台湾社会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李登辉的主导下,用了八年时间,台湾完成了从国民党一党统治进入多党竞争、全民选举的现代民主社会模式的过程。
1996年,李登辉、连战搭档,代表国民党以54%的选票战胜了民进党及独立候选人。这是台湾第一次实行了总统直接选举。
2000年,民进党的陈水扁、吕秀莲搭档竞选,他们以39.84%的多数选票战胜独立候选人宋楚瑜(36.84)、国民党的连战(9.98%)获得胜利。开创了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执政的局面。
2004年,陈/吕以50.11%的选票战胜了国民党候选人连战(49.89%)获得连任。2008年,马英九代表国民党(58.45%)战胜民进党谢长廷(41.55%);2012年马英九以51.60%战胜民进党蔡英文(45.63)、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2.77)获得连任。随后,2016年蔡英文以56.12%选票从国民党手里夺回总统大权。2020年,蔡英文以57.13%战胜国民党和亲民党候选人获得连任。
几点观察和分析:
1,台湾民主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1964年9月,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彭明敏及谢聪敏、魏廷朝因起草《台湾自救运动宣言》,主张“遵循民主常轨,由普选产生国家元首”而遭逮捕,并以“叛乱罪嫌”被起诉、判刑。1979年高雄“美丽岛”杂志社成员组织群众进行游行及演讲,诉求民主与自由,终结党禁和戒严。镇暴部队包围群众、释放催泪弹等引爆了警民冲突。事件后组织者遭政府逮捕、军事审判。是为“美丽岛事件”。
2,1988年后,民进党其他社团组织争取通过立法形式推动直选。台湾选举改制从省长、市长地方政府首脑直选开始。1994年新的宪法增修条文,明定“总统、副总统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之”。尘埃落定,1996年3月23日举行了首次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直接选举,这是生活在台湾“中国人”第一次有机会以直接投票的方式来选出国家元首。
3,自直选以来,台湾民众的投票热情举世少见,从1996年至上一次2020年共七次大选平均投票率超过75%。同时期美国民众的参与总统大选的投票率仅为50%左右。这说明越是在一个威权国家/地区,当获得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权利,那里的民众会越是珍惜。
4,民主选举的结果一定不会让每个人都满意。而且在那个过程肯定会出现、发生一些消极的、比如暗杀(2004年陈/吕在台南市遭枪击;1963年肯尼迪被暗杀),恶意诋毁攻击对手,不承认竞选结果实现军管(南美)等东西。但权力来自普通民众的选票是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共识。台湾成功的民主选举证明“中国人”并非没有运作民主的政治智慧和基础。
1-13-2024
|
|
|
Post by 溪山 on Jan 16, 2024 1:58:16 GMT -5
边君好文! AI is a double-edged sword. "台湾成功的民主选举证明“中国人”并非没有运作民主的政治智慧和基础。" --- I couldn't agree mo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