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by 边 草 on Jul 20, 2023 9:34:40 GMT -5
一,花生牛轧糖 二,温室效应 三,上海公报 四,核心价值观 五,民意调查 六,抽签怎么样 七,躺平看天 八,一鼓作气 九,《百年孤独》 十,诚品书店 十一,更漏子 十二,“李三瘦” 十三,终于“阳”了 十四,少咸多辣 十五,适得其反 十六,地出日景 十七,走进黑暗 十八,告别2023 十九,新年致辞 二十,狼真的来了 二十一,台湾选举 二十二,度假三天 二十三,立春种树 二十四,一路顺风 二十五,七百三十天 二十六,斯美塔那 二十七,不懂就学、就问 二十八,捧剑作诗 二十九,亲近上帝 三十,最后八分钟 三十一,西西佛斯 三十二。日全食2024 三十三,怎么买车 三十四,司空见惯 三十五,长命百岁 三十六,怎么买车(续) 三十七,大智若愚 三十八,最好小满 三十九,杀人的子弹 四十,春暖花已谢 四十一,汪峰与刀郎 四十二,微信大群 四十三,指南还是指北 四十四,了无踪迹 四十五,关灯容易 四十六,孤独寂寞 四十七,日本广岛 四十八,卖、买保险 四十九,适者生存 五十,再议“适者生存” 五十一,三议“适者生存” 五十二,丧钟为谁而鸣 五十三,《肖申克的救赎》 五十四,追念张纯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花生牛轧糖 最近在大华超市看到了过去在国内吃过的“花生牛轧”糖。欣喜之余突然问自己,这“牛轧”到底是什么意思?回家后上网查一下,看到这么一种说法:牛轧是英语nougat的音译,其意是坚果,是法国南部奥克语,来自拉丁语的 nucatus,而英语就是 nut,果仁。最早的时候,人们把坚果用蜜黏在一起,切成小方块,吃起来方便,类似中国的花生糖而已。哦,原来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在“花生糖”前面加上“牛轧”?就是因为花生挨着“牛轧”会洋气很多?。可是,根据发音把“Nou-”翻译成“牛”还行,把这“gat”翻译成“轧”容易让人想到其做动词“斩”、“整理”、“平齐”的意思,而不是一种甜脆的糖果。 我现在越来越知道这翻译的不容易了! 这些年国内进口了很多洋车,如德国的“宝马”、美国的“悍马”。我觉得悍马翻译得比较好,因为它同Hummer的发音更加接近,而马则还能联系到奔跑。同样,宝马就比较勉强,它根据BMW (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前面两个字母发挥出去的,人为美化作用太明显。 给洋车起中国名字,日本的“两田”(丰田、本田)乏善可陈,倒是把德国车Benz翻译成奔驰,其音、意两全,这大概可算是中译的绝作了。当然,绝还是不绝也不能只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可以把台湾(平治)和香港(宾士)这两种翻译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同样是Benz ,这两岸三地翻译的效果相差之大,也许可能是中共治下的革命文化有关? 不知道“歇斯底里”(hysteria)是谁的杰作?少不更事的时候我就会用了,等知道它的词源后更是常常为这翻译叫好。民国初年中国人刚刚引进“罗曼蒂克”(romantic)一词后,它在华文作品里被使用的频率很高,但是后来有被“浪漫”所取代的趋势。一方面,前者更适合书面语言,而后者比较容易上口。另外一方面,从“罗曼蒂克”到“浪漫”转化过程中还有怎样弘扬国粹因素在“作怪”。 因为“浪漫”两个字早已经被华夏老祖宗们曾巩(1019-1084)、苏轼(1037-1101)用过了,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拮据聱牙?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我非常喜欢的宋词,所以抑制不住冲动就开始学着翻译起来。星期六晚上花了几个钟头才整出一个“四不像”,虽然不满意,却仍然敝帚自珍一番。星期天下午躺在沙发上还在琢磨“舟自横”的意境,所以再花时间捣鼓。因为天公作美(下了两天雨),让我有可能困顿室内消磨时间。不过也由此感知这翻译古诗词之不易。 7-20-2023
|
|
|
Post by 边 草 on Jul 23, 2023 21:40:24 GMT -5
二,温室效应 www.reuters.com/business/environment/worlds-biggest-permafrost-crater-russias-far-east-thaws-planet-warms-2023-07-21/#:~:text=BATAGAI%2C%20Russia%2C%20July%2021%20(,the%20world's%20biggest%20permafrost%20crater. 据路透社报道,从无人机拍摄的照片中看,地处俄罗斯远东世界上最大的永久冻土坑随气候变暖而加速融化,导致地表严重下沉。当地人告诉记者,“融化”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初像是峡谷, 然后在炎热天气下解冻面积逐渐扩展。科学家指出,俄罗斯气候变暖的速度至少比世界其他地区快2.5倍,因为覆盖该国约65%陆地的长期冰冻苔原不仅正在融化,并释放出储存在解冻土壤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地球气候变暖已经是让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了。今年六月份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已经打破了记录,而现今热浪滚滚的七月份还可能创下另外一个新纪录。从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是另外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自然现象。这种“温室效应”继续发展下去会带来的什么样的后果? 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玻璃,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换言之,二氧化碳阻断了星球表面与外太空之间热对流而形成了的保温效应。 我们知道金星是同地球比较接近(大小、质量、倾斜角等)的行星。但两者的不同也非常明显。比如地球的大气层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及其他混合微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之类气态分子所构成。可是金星的大气层中超过96%都是二氧化碳,因此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达462 摄氏度,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甚至比更靠近太阳的水星还要热。这就是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在捣鬼。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后者少得多,但其增长率则大得多。如今一般的结论是,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科学研究分析:金星在过去很可能也曾经拥有海洋,但随着表面失控的温室效应使得温度上升,水分因而全部蒸发、蜕变分解成氢和氧后被太阳风吹散,逃逸到星际空间去了。 宇宙间的平衡是那么的微妙和脆弱,就因为大气层的构成不一样,地球有生命而金星则没有。可是我们人类的生活习惯已经很难改过来,产生、制造温室效应的趋势亦不可逆转。难道有一天地球会步金星的后尘脱水而“死”? 7-23-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Jul 26, 2023 1:03:50 GMT -5
知道"牛轧是英语nougat的音译", 卻從未刨根問底過。 多謝邊君分享! 做甜點不是難事。可惜現在不敢吃了, 尤其是聽了 The Science of Natural Healing之後。 奔馳翻譯確實好。 這裡說台灣叫賓士,香港稱平治,取“修身治国平天下”之意。 翻譯就是文字遊戲,也是欣賞原文的一種途徑。
|
|
|
Post by 溪山 on Jul 26, 2023 1:15:25 GMT -5
『地球气候变暖已经是让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了』--- sadly true. This summer is going to be hot as hell.
|
|
|
Post by 边 草 on Aug 1, 2023 21:07:15 GMT -5
三,上海公报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结束访华前中美签订了一份《公报》,其关键内容同台湾有关。“中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国际间双边会谈后的“公报”不是条约,亦非协议,所以不具有约束力。而公报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具“安民告示”之性质。所以《上海公报》里除了中方对台湾地位的表述外,还罗列了美方的观点。“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根据我现在的理解能力,我觉得美方这里强调“不提出异议”正好说明是有异议的,只不过不在这份文件里说罢了。
最近中共大肆炒作基辛格访华,把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捧到了天上,这让我心有所动。我对基辛格的过往经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那份所谓奠定了中美关系基石的《上海公报》却不甚了了。现在查阅之后,发现文件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方声称(台湾)“早已经归还祖国”就不是事实。我们知道,49年后中华民国政府退居台湾,政权、军队都还在。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通过生效之前(1971年10月)中华民国一直代表着中国,何来“早已归还”一说?至于中方自称大陆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只是一家之言。大陆政府还说整个南海都是他们的呢,这算数吗?
那么,《上海公报》英文版对台湾问题是怎么表述的呢?读下来我发觉其中尤以美方“acknowledge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最容易引起歧义。Acknowledge有“承认”的意思,不过这种承认侧重于对某种客观事实,是一种就事论事,而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如果这里使用了accept,那么美方的意思就非常确定了,那可以解读为美方接受中方对台湾问题的定性。当然,就文字本身而言,即使美方使用了“接受”“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条文,也并不能够自动得出中共代表中国的结论。
如此看来,50年前中美对台湾地位的表述,《上海公报》英文版远不如中文版那样肯定、确凿。这就带来了另外的问题。一,为什么这个文件的两个语种不是根据同一个版本交叉互译而成?二,为什么英文版表述如此“模棱两可”?三,对这份可以做不同解释的文件,为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中共一直将之奉为圭臬而未仔细推敲呢?
8-1-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Aug 5, 2023 0:14:21 GMT -5
邊君很認真嘛。 『Acknowledge有“承认”的意思,不过这种承认侧重于对某种客观事实,是一种就事论事,而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意志。』 ---同意。 acknowledge 對應的義大利語是 riconoscere,字典釋義 dichiarare di conoscere, nel senso di ammettere, confessare (declare knowing, in the sense of admitting, confessing). 中文大概就是, 我知悉此事。 唉,這世界不太平。
|
|
|
Post by 边 草 on Aug 8, 2023 9:39:50 GMT -5
acknowledge 對應的義大利語是 riconoscere,字典釋義 dichiarare di conoscere, nel senso di ammettere, confessare (declare knowing, in the sense of admitting, confessing). 中文大概就是, 我知悉此事。 多谢溪山用意大利语来旁证。
|
|
|
Post by 边 草 on Aug 8, 2023 9:56:17 GMT -5
四,核心价值观 据报道:伦敦街头一段很有名的红砖涂鸦墙(Brick Lane)上最近被一群中国留学生用红漆喷上据说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大字。我怎么觉得这有点不伦不类啊? 我先百度什么是“价值观”?它回答说:“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据此,我用自己的语言就可以这样表述:价值观是个人根据自我认知而做出的行为或者意向。如果价值观是一种可操作的个人行为,那么一个人可以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不能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所以,现在中国政府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并不属于价值观范畴。 英语对价值观是怎么定义的呢?谷歌翻译器说:values is a person's principles or standards of behavior; one's judgment of what is important in life. 我概括一下,西方世界认为价值观是个人的行为原则或标准;是一个人对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的把握或者判断。具体化之后大概可以把“尊老爱幼、礼贤下士、勤俭节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划入价值观之列。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中西方早已有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为什么中共还要在宣扬的价值观前再加上“核心”两个字呢?就像世界公认的民主制度包括像多党制、言论自由、选民通过投票选举各级领导人等内容,可是在中国大陆却偏偏要鼓吹一种“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想要根据自己的方便和需要来任意扭曲是非。 可是现在这些出国求学的年轻人,他们在国外究竟想学什么?如果这样热衷于把自己头脑中的荒谬概念贩卖给西方世界,他们实际上是在自费为政府做“推销”而不是为个人“采购”嘛! 8-8-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Aug 8, 2023 19:06:55 GMT -5
|
|
|
Post by 边 草 on Aug 16, 2023 13:54:45 GMT -5
|
|
|
Post by 边 草 on Aug 16, 2023 13:55:39 GMT -5
五,民意调查
上周末收到装在一个特大信封(10”x14”)里的邮件,拿在手里它沉甸甸的,称了一下,有 2.6盎司。 邮件来自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植树节”基金会。信封上除了有“参与者”的编号、一个条形码外还有这么一段话:“亲爱的边先生,作为你们州的代表,你已经被选中参与我们今年的民调。为了感谢你将提供的信息,我还在信封里附上了四个免费礼物。”
其实我一直期待参与(政治选举、社会文化方面的)民意调查的,可却从来没有机会。所以我第一个反应是,我会填写问卷的,因为在一个自下而上的民主社会,民意既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各项法规政策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当然(如今大家都不容易,)这种非赢利组织的礼物我就不要了。
平心而论,这份问卷设计和制作得非常规范、精致。我把手洗干净,坐定后拿起2号铅笔开始回答多项选择题。1,你住在市区、郊区、乡村、其他?刚想填,可眼睛却看到下一道题了——你过去爬过树吗?嗯,怎么还调查这,我问自己?我的眼睛又继续朝下一个题看去——小时候,你在树底下玩过吗?你收集过树叶吗?你享受树荫吗?你种过树吗?你家院子里有多少树?……。这时我已经放下笔,把问题统统看了一遍,发现其中只有“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树的最重要的功能”还有点意义,其他都没有什么“含金量”。这时我开始有点怀疑这份民调的严肃性了。它最后一道题是“你能够捐献多少钱给我们这个基金会来种更多的树?”接下去大半页是告诉我怎么捐款了。
针对如今各种各样的垃圾邮件,骗局层出不穷,我感到怀疑了:这到底是为了收集我对怎样更好地(通过植树)来保护环境的意见还是募捐的?这时再看信封里的其他内容,它们是:礼物的清单,制作精美、漂亮的书签、我家的地址标签、2024年农历——这些都是已经“个人化的”、即把我的姓名、地址统统印在上面了。这时我已经不是失望而是有点不高兴了。显然这个“民意调查”组织者深谙人的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说不定这种做法本身就是“MBA”的科研成果呢。
这样我已经决定不再回答问题了。考虑到这份邮件的制作成本及邮资,我想给他们十块钱。可是怎么给?寄个人支票?信用卡?我立即否定了我的想法。剩下的就只有给现金了。邮件里有一个回邮信封,我准备把有意义无意义的问题都答一遍寄回去,里面再夹一张纸币。不过这样一来主观上我已经没有什么积极性了。
但是这样做我心里仍然还有一点点不过意的地方,所以就在网上查了一下那个基金会的情况。那是一个已经成立了50多年的正规组织,……。唉,如果他们不是这样先给我一点好处、让我有“拿了人家手软”的感觉再迫使我捐款,那么我会积极参与的。
8-16-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Aug 18, 2023 23:02:37 GMT -5
我捐款只捐自己熟悉的組織。
|
|
|
Post by 边 草 on Aug 28, 2023 7:48:42 GMT -5
六,抽签怎么样?
最近看到纽约时报上一篇题目是 “用抽签代替投票怎样”的评论文章,当时心里就一紧。我们这才享受了投票权,现在居然有人提出要用抽签来代替了?作者是沃顿(Whorton )商学院心理学教授格兰特(Adam Grant),根据自己专业研究领域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从心理学角度,被选举产生的领导人觉得自己有资本而且足够强大,他们本能地要维护自身的优越地位。而被随机选择的人会比较谦卑,他们做出的决策可能会更加明智,因为他们会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他指出,一个领导者最危险的特质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黑暗三角人格”特质。其包括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心理病态。这些特征的共同点是有利用他人谋取个人利益的意愿。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往往更有政治野心。他认为,最受权力吸引的人通常最不适合行使权力。对此,我完全同意。
几天前共和党举行了2024大选候选人的辩论,那个38岁印度二代移民以其强硬的右翼立场,出色的口才引人注目。我好奇地查了一下他的经历,原来人家是哈佛BA,耶鲁JD。毕业后在华尔街对冲基金上班,接着自己开生化科技公司,…..。这可是典型的美国精英标配啊。可他怎么公然说当今有关气候变暖的话题是骗局(hoax)呢。24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说“拉马斯瓦米非常想出名,并考虑开播客,直到他被告知竞选总统会容易得多”。原来如此。据我看,他的这极端立场可能在党内初选出线,却不可能赢得大选。不过对某些人来说,参与总统竞选,输了也是赢!
野心(ambition)在中文里基本是贬义,但英文里则可以是志向、抱负、雄心等意思。38岁参与美国总统选举,我们可以把上述的词统统都给他,不过不管怎样,这绝对是提升个人名气的机会。这种心理素质的人,诚如格兰特教授所说,是非常不适合做领导人的,可是在民主选举制度底下,这种人却最有可能上台,因为强烈的衣钩(ego)让他们热衷于竞选。如是,那么经过投票选举的则并不都是“好人”,从这一点出发,“抽签”则可以避免这类具有人格弊病的人手握大权。
我对心理学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缺乏的研究,不过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我觉得用抽签代替投票能够省下一大笔费用。如今金钱对美国的选举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四次大选,美国人一共花了328亿,(32.8billion)而且逐年上升。参加竞选的当事人必须花很大精力去筹募,而这又给了各种特殊利益集团左右政策的机会。Money talks. (钱能说话)
8-28
|
|
|
Post by 边 草 on Sept 7, 2023 21:24:39 GMT -5
七,躺平看天
昨晚下班路上发现附近几个加油站都停止营业,而且红绿灯也不亮了。到家进门一看,厨房电器显示屏上有停过电的警告,不过现在一切正常,这让我松了一口气。虽说如今已是“白露”了,可我们这几天最高温度都还是在90度以上,这时停电会是很不舒服的。就在我脱鞋、换衣时,只听到“啪”的一声,空调机停了。电话打过去,供电公司自动答录机里说是“区域停电”,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何时恢复供电尚不清楚,云云。
我家用的是井水,炒菜用电炉,一停电,也就意味着不能洗、不能烧,更没有喝的。天黑之后那自然是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几分不满和不安中突然想到“Man plans, and God laughs”的西谚,好吧,一切“随遇而安”大概是最好的人生哲学和对策。我推开后门,看着平台上的结着灰尘的躺椅,心想这一个夏天都没有用过,今晚何不就躺平看天呢?
由于是大面积停电,所以四周没有光污染,天黑后星星比平时要多,而且越来越多。我先是找到北极星,接着就看到北斗七星,然后注意到银河,…….。这时一颗“人造卫星”进入了我的视线,没几分钟,又注意到一个移动的光点,紧盯几秒钟后我确定也是“卫星”。这么巧,在同一时间段有两个卫星进入我的视线!且慢,大概半个钟头后又有一个卫星从南而来,经过我的头顶上向北移去;大概两个钟头后,又有一个从西北向东南飞过。好家伙,看起来天上同人间一样也很拥挤嘛?
尼采说,当你看深渊时,深渊也在看你。那么,当我看天时,天是不是也在看我?这么一想心里开始害怕,有点像“杞人”了!
天空上星星的位置在我们人的眼睛里是杂乱无序的,可是,这种杂乱本身不也是一种秩序吗?地球之于太阳的距离、绕行速度以及倾角决定了地球的宜居性质,如果这种看起来的无序被谁重新安排一下,那对我们人类来说可能就会是一种灭顶之灾。那么,究竟是谁安排了这种无序,而且一直在坚守职责不让它进入“有序”的呢?还有,这种力量能够永远存在下去吗?换一句话说,我们人类能够永远生存在宇宙的无序之中吗?
谢天谢地,快11点时电终于来了,这样我也就没有理由继续躺平了。可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随意躺平,创造一种“闲情”去看天呢?
9-7-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Sept 16, 2023 0:59:07 GMT -5
我們去Lake Tahoe 住在林子裡才看得到繁星滿天。邊君在自家後院就可以仰望星空,還看到衛星。不錯嘛。 我上次參加本地astronomy club 活動, 用他們的天文望遠鏡才看到衛星。 我們去年雨季時常停電。 不過我家用gas stoves, 不影響煮飯。 『为什么我不能随意躺平,创造一种“闲情”去看天呢?』 ---- 那就祈禱再次停電吧。
|
|
|
Post by 边 草 on Sept 17, 2023 20:05:57 GMT -5
我們去Lake Tahoe 住在林子裡才看得到繁星滿天。邊君在自家後院就可以仰望星空,還看到衛星。不錯嘛。 我上次參加本地astronomy club 活動, 用他們的天文望遠鏡才看到衛星。 我們去年雨季時常停電。 不過我家用gas stoves, 不影響煮飯。 『为什么我不能随意躺平,创造一种“闲情”去看天呢?』 ---- 那就祈禱再次停電吧。 再次停电?那也要大面积停电才能够把四周的“光污染”清除掉,机会不多,逮住一次是一次。
|
|
|
Post by 边 草 on Sept 17, 2023 20:11:15 GMT -5
八,一鼓作气 今年2月3日,一列由美国诺福克南方火车公司(Norfolk Southern)营运的货运火车在俄亥俄州一个叫东巴勒斯坦的小镇发生出轨事故,5节罐状车厢装有氯乙烯液化气。(vinyl chloride,氯乙烯)氯乙烯是一种剧毒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当地警察局派员在方圆一英里之内的住宅区逐户叩门要求居民立即撤离自己住所避难。……。当时我把那事故就当作一件新闻,过了几天后就忘了。谁知道半年后,一个华人在网络里写了 《我在美国开工厂的悲壮故事》,读之让人扼腕、动容。(墙内无法阅读链接,可在微信公众号里自行搜索。) 首先,在资本社会人人可以做老板,但真正成功却是少数。即使那些外人看上去非常光鲜的经历,其背后一定会有很多很多别人体会不到苦和辣。文章作者并没有特别讲述自己的得意,而是坦诚地让我们看到了他艰难的遭遇。 其次,海外华人在异国开一家比如贸易公司的难度并不大,但办厂则完全不同。除了自己要懂技术,还要会用人,还要能够融合到当地社群里去。在中西部所谓的“锈带”地区,那里相对保守、落后,不容易接受外来移民。这文化差异产生的隔阂可能比语言更难跨越。一个华裔,作者在那里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有多少当地的朋友,其投资的风险一定会很大,不过他闯过来了。 第三,三年疫情,对普通人来说是怎样避免感染病毒,而他则没有任何余地去躲避、去退让,只有硬着头皮朝外走。那两年里,中美两地人员来往断绝,仅仅通过语音、视频接受遥控指导,他能够在美国把一个厂的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好,接着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其压力和难度不是外人能够感受、体会和想象的。 第四,海外华裔,只要有点技术,打一份工,过上安稳的中产生活相对还是比较容易。而自己创业则需要勇气。“一鼓作气”后,成功了,不仅投资可以收回,而且还可以有成就感。如果失败了,哪怕那种失败不是由于自己主观原因,他可能能“东山再起”吗?作者说这需要有四个条件:1. 资本够足,2. 年纪够轻,3. 精力够旺,4. 勇气够大,而这四个条件如今都不具备了,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将两个工厂清理资产,永久关闭! 文章读完后我脑子里想到的是“再而衰、三而竭”的场面。因为我已经知道,中年后人的精力、魄力都开始走下坡路,这是自然规律。创业如此,人生其他的经历亦如此。努力和尝试一生大概只能一次,是为“一鼓作气”。 9-17-2023
|
|
|
Post by 边 草 on Sept 26, 2023 8:47:02 GMT -5
九,活着,为了讲述
昨天在一篇网文里看到这么一段话:“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这太对了!我禁不住随口叫好。确实,所有我现在能够回忆起来的旧事,它们统统不过是因为我还记得,而并不等于它们是我过去生活的全部。
这么浅显而又深刻的句子是谁说的?我立即请教顾兄,原来它是《百年孤独》作者西亚·马尔克斯的一句名言。我年轻时书看得少,只知道这《百年孤独》是一部名著,却从来没有机会去读过。而现在有心也有时间了,却已经没有耐心去了解那部书的全部内容,只能消费这些经过他人摘录整理的名言/句(快餐)了。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
◆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能照亮最初的梦想。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源自教训而非经验。
◆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9-26-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Sept 27, 2023 1:21:32 GMT -5
大陸現在大概不會推崇《百年孤独》。 當中有一章令人聯想到六四。
|
|
|
Post by 边 草 on Oct 25, 2023 14:27:59 GMT -5
十,诚品书店
早就知道台湾有个诚品书店,这次回大陆经过台湾,特意去台北市中心它的旗舰店看了——我不得不说这是我这辈子到过的最好的书店。所谓“好”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限定:
书店书目分中、英文两个部分,后者占三成左右,这足显台湾民众的英语普及程度。书目以社科类为主,其中心理学类占了不少。也有《三字经》、《千字文》等。理科类也分得很细,除数、理、化外,还有“应用科学”。这同如今大陆书店被领袖思想、“著作”,养生保健所占领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诚品书店依然保留了传统书店的本色。
书店面积很大。它的 2楼及3楼书店区域面积达2,500坪(8,300平方公尺、9万平方呎),2楼及4楼各自设有精品及风格文具馆,3楼设有eslite café,以致让我转了几个圈后有找不到出口的感觉。
从来没有见过哪家书店里有这么多的人。那天(星期一)下午两点/三点之间,不算坐在咖啡厅的,我估计大概有100到150人,而年龄主要是在三十岁上下。尤其当网购有取代实体店的当下,那不断进出的人流让我惊讶。
我那天一早先去国父(孙中山)纪念馆,再去台北市议会和市政府大楼参观。下午室外气温太高了,我就先去了书店,在里面一个section,一个section地慢慢看,不时抽出一半翻翻,不意看到了两本许渊冲唐诗、宋词翻译作品的集结,不忍释手。一书在手的感觉同读网是不一样的。在看了几首翻译后我感觉不错,而且我相信它们一定会对我今后的“消闲“有帮助,所以就买了。离开书店时外面天已经黑了,我提着5本书朝101大楼走去,……。
我知道大陆人到台湾旅游基本上只在几个传统打卡景点转转,其实他们、尤其是带着孩子的更应该到诚品书店去受受教育,或者开开眼界也行。在那里翻翻各种书目说不定还可能对孩子今后的职业选择有点启发带来帮助呢。
10-25-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Oct 25, 2023 22:01:42 GMT -5
边君逛书店,文化人嘛。 我多年前只去了故宫博物院。 大陆文化领域自由度越来越小。
题外话,拿台湾护照很幸福。 可以双国籍。可以享受台湾全民医保。 小孩子回台湾升学享受特殊待遇(我朋友女儿成绩中等而已,回去读医学院。台湾医学院多难进啊)。
(section?)
|
|
|
Post by 边 草 on Oct 26, 2023 7:53:08 GMT -5
多谢溪山君指错。 台湾民风依然纯正。台北街头多次问路,被问者不厌其烦,还一路领着到最后一个路口为止。我说“谢谢”,他/她们的回答是:“不会哦”,那语气、神态都非常的cute。 可是台湾太小,几十年来与虎作伴,哪天那只“大虫”狠毒性起,肯定遭殃!
|
|
|
Post by 边 草 on Oct 30, 2023 9:28:10 GMT -5
十一,《更漏子》
回国前托亲友在“孔夫子”网站买了一本《唐宋词演义》以备探亲期间消磨一些多余的时间,谁知道这却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手的好书。同传统意义上的“词选”不同,这本书撇开以作者作为线索(纵向),代之以“词牌”——即在同一词牌下收集了不同作者的作品。这是一种横向结构,它改变、拓宽了(中等水平)读者的视野和思路。比如在《渔夫》下面收集了包括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在内的大部分宋词。正好我先前在这里也做过一点功课,所以读起来感到相对熟悉、亲切。
关于《更漏子》的词牌作者是从它的来历开始介绍的。“更漏”是中国古代皇宫、显贵人家用来计时的工具。而流传至今的唐宋诗词也主要出自于达官贵族之手。这样,把“更漏”用作词牌就显得非常自然。据作者考证,晚唐花间派词人温庭筠是“更漏子”的始作俑者。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晚唐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祁县)人。 他通音律,工诗,内容多写闺情,辞藻华丽,风格浓艳精致,开创了“花间派”风格,亦是宋朝“婉约派”的源头。温诗与李商隐(813-858)齐名,词与韦庄(836-910)相衡,人称“温韦”。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词。它巧妙地用更漏的声音联系到独守空房的妇女,描述了她因失眠而思夫或者倒过来,因思夫而失眠的状态和心情。我们今天虽然不知道“更漏”发出的确切声音,但透过“漏声迢递”,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滴漏”的声音。
温庭筠一共写了六首“更漏子”,这是他最后的一首: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也是在描述女子离愁,到这时候,温飞卿不仅将“更漏子”这一词牌定位于用来记录妇女离别相思愁苦之情,而且还创造了“梧桐细雨”、“ 空阶滴到明”这些意象。我先前不知道的是,李清照(1084-1155)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灵感来自于温庭筠,这让我对后者多了几分敬仰,同时也迁爱于他的这首《玉炉香》了。
Jade censer Red candles Spread the autumn blues in the painting hall.
Eyebrows fade Hair disarray A long night makes the coverlet and pillow cold.
Plane tree Midnight rain The sadness of separation can't be told.
Leaf after leaf, Drop by drop, (All night long, the empty steps were soaked wet by rain fall.) The empty steps got wet all night by rain fall.
10-30-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Oct 31, 2023 22:14:37 GMT -5
Sound by sound --- drop by drop?
多谢边君分享!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1, 2023 10:11:59 GMT -5
Sound by sound --- drop by drop? 多谢边君分享! Thanks.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8, 2023 23:21:37 GMT -5
“李三瘦”
说来也是巧,这次回国探亲期间友人邀请我去他“别墅”小住。时届仲秋,又下着雨,时差再加上陌生的环境,那晚真是“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还好身边带着《唐宋词演义》可以杀时间,翻了几页后居然看到了李清照的雅号——“李三瘦”。
李清照词是以清新脱俗的品格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而且后人发现她特别喜欢而且还善于使用“瘦”字。比如“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雪清玉瘦”等。更不要提那著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了。“绿肥红瘦”句一出,好评如潮。有人称“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李易安工造句,‘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指者”。
当然,后人对“绿肥红瘦”的称赞还体现在对该句子的袭用上。比如黄机(南宋)在他《谒金门》里写道:“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再比如另外一位宋人赵善括的《好事近》中有“是处绿肥红瘦,怨东君情薄”的句子。还有一个宋人吴潜在他的《摸鱼儿》中写道:“满园林、瘦红肥绿,休休春事无几。”
“袭用”是一种喜爱而非抄袭,这种情况在唐宋朝代非常普遍。比如贺铸的《青玉案》“梅子黄时雨”问世后,不仅他得了“贺梅子”的美喻,据统计,《全宋词》里一共收集了一百来首《青玉案》,而和贺韵的作品不下二十。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陈亮,张孝祥那样的大家。前面我引用的“听尽空阶雨”就出自黄庭坚的《青玉案》。其实李清照也不能免俗,她也用一模一样的韵来和贺铸。其最后三句是:“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可见,越是优秀的词,后人越是喜欢袭用。
这方面,李清照最出色的则是根据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变化出来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果说,温庭筠成功地利用了“更漏”来传递“深夜、女子、相思”这些信息符号的话,那么是李清照把“雨夜、怨妇、悲苦”这些概念捆绑在一起了的。此外还有如“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北宋);“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北宋);“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北宋《听雨》)
另外,北宋词人万俟咏《长相思·雨》把温庭筠创造的意象又推进了一步。“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这是一首写景遣怀的词,它讲述了一个旅人在异乡因相思而难以入眠,窗外滴滴嗒嗒的雨声牵动了心中的无限情怀和愁思。我不得不承认,在那个雨夜,这些写在千年之外的精致词句同样搅动了我的心绪。
11-08-2023
|
|
|
Post by 溪山 on Nov 12, 2023 0:34:36 GMT -5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13, 2023 11:21:02 GMT -5
有“两种”书,一种只能是读,还有一种是可看、可读。旅途中无法读书但是可以看书,那本《唐宋词演义》是后者,我在回来的飞机上开着顶灯一直在看,它把我多年来(关于词)的积累都囊括了,很过瘾。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13, 2023 11:22:40 GMT -5
看瘦金体也是一种享受。多谢溪山分享!
|
|
|
Post by 边 草 on Nov 19, 2023 21:46:18 GMT -5
十三,终于“阳”了
新冠病毒流行近四年,那段时间里我除了上班、买菜外哪里也没去。没有进过餐馆,没有看过电影,没有坐过飞机,反正我拒绝到人多且封闭的环境去。如今世界各地的疫情得到了控制,进出中国的手续也方便了,这样,十月份我到大陆去了一次。
在国内逗留期间亲朋好友见了不少,他们有的“二阳”过,“三阳”的也不在少数。当然餐馆更是没有少去,但一切正常,没有人再害怕这个病毒,我也没有觉得如何异样。
我在飞机上口罩基本上没有脱。那天晚上到家后隔天就去上班了。因为时差,白天上班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而隔天喉咙里有异样、吞咽时有一种疼感。通常我只喝凉水,那天我把水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了才喝,因为温水对喉咙不那么刺激了。
第三天上班时感觉喉咙里有异物,总想把它咳出来,所以不断地清嗓子。大概同事们被我的噪音所打扰,老板说不行就早点回家休息吧。到家量了一下体温,结果,我都有点不相信:38.1度。那时没有其他症状,除了轻微咳嗽。
周末在家休息了两天,星期一我告诉老板,我的咳嗽情况没有好转,也许是感冒,也许是Covid,我需要联系医生,看看是否需要去诊所看看。在情况明了之前我先不到公司来、以免传染给别人。
星期一早我给诊所留了言,希望医生打电话给我。半个小时后医生助手的电话来了。她听我述说了经过后说,会让医生直接给你打电话。晚上7点半医生的电话才来。她说这症状很明显,你得了Covid,而且已经错过了用药的最佳时间,现在就靠自己慢慢恢复吧。她开了五天剂量的抗生素。但是咳嗽一直没有止住。查网,有人推荐药房的MucineX,说是对Covid后的咳嗽有作用。我吃了两天,果然有效果,现在每天都在服这药,咳嗽已经越来越轻了,其他症状全无。
总之,新冠病毒已经不杀人了,但是对味觉和嗅觉却有压制作用。过来人说,不要紧,慢慢会好的。好吧,没有想到,旅行一大圈,回家后得了病毒,我终于“阳”了一次。
11-19-2023
|
|